【讲述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第四十八期收复之初

来源:双辽党建 发布时间:2021-12-31 阅读次数:848
X
分享到 - 微信


收复之初


1947年5月23日,双辽县第二次解放。根据省委、地委的指示精神,双辽县党政干部在枪炮声中随战斗部队进入新收复的双山、郑家屯。各区的负责人及干部马上进入他们一年前工作过的本区,立即开展工作。阔别一年,饱受苦难的人民,见到自己的干部如同亲人,欢呼“咱们的政府又回来了!又该咱老百姓得到好日子过了”。他们纷纷控诉蒋家暴政、控诉恶霸地主反攻倒算的血腥罪行,渴望复仇,建立新的生活。

中共双辽县委按照地委的指示精神,即:“谁种谁收”和“收复之初,各县区应以稳定社会秩序为主,强调贯彻宽大争取”的工作方针,号召广大农民抢种庄稼,县委还决定将一部分干部编成随军工作组,每连一个组,每组三五人,以屯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表明态度:一是说明去年北撤之原因,今后不再走了;二是对群众痛苦深表同情和歉意;三是整理群众负担,安定社会秩序;四是准备春耕;五是地主不倒清算,同意分地者,可以回来安居。由于国民党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以及战争给贫苦农民带来的创伤,解放之初,广大翻身农民面对饥荒的危险,抢种庄稼至关重要,这在当时很必要,也很有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群众愿意拿出盐、菜、粮食给我部队吃用。

6月中旬,中共双辽县委及时召开区委书记会议,鼓舞干部实行土地改革斗争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要求,安排部署土地改革。县委要求在秋季前两个月中初步完成土地改革。时任中共辽吉省委书记、军区政委陶铸同志到会并讲了话,陶铸同志明确指出:“实行土地改革,必须贯彻依靠农民群众的方针,要在有利形势下把群众的控诉、反倒清算斗争及时引导到实行土地改革上来。今年在新收复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比去年更为有利。农民从地主手里夺回土地,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必须放手大胆发动群众进行轰轰烈烈地斗争。”陶铸同志借用一句古民谣:“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来阐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万家欢乐几家愁”。这就是:坚决依靠贫雇农,坚决团结中农,并分给斗争果实:富农一般不动,首先打击罪大恶极的大地主,不乱杀,不抄家,强调说理斗争;对愿意悔过递“降书降表”的地主,也给以生路。省委的指示,陶铸同志的讲话,使干部战士提高了认识、树立了信心、增强了斗志,对双辽县土地改革斗争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使近代中国农民看到了革命的力量日益强大,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他们被视为“沉默的多数”,没有文化、缺少觉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但是,一旦有人代表他们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组织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收回自己的土地,热切盼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人心向背,泾渭分明,强烈要求分田分地。然而,收复之初,不少群众还是有顾虑,想分地又怕“变天”。可是,大家看到分地是“八路”(那时群众把共产党、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习惯地统称“八路”)的国策,一些坚定的积极分子则不怕“变天”(指国民党再来),也不怕“拉锯”(敌我争夺互有进退)。他们说:“只要‘八路’做主,我们就敢分地”。他们的看法是“中央”(把国民党、反动政府、中央军统称为“中央”)不易再来,来了也站不长,顶多再来一次“倒清算”,“八路”回来,地还是我们的。




版权所有:中共双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双辽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吉林省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备20004202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