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第六十一期 支援“四战四平”战役

来源:双辽党建 发布时间:2022-03-03 阅读次数:2364
X
分享到 - 微信

支援“四战四平”战役

      在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战役被称作“东方马德里之战”。毛泽东同志在指挥四平战役时,曾电令林彪“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四平保卫战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一次最为惨烈的较量。我东北民主联军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频繁作战,持续之长,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是东北解放战争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所不多见的。四战四平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四平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心地带,地处沈阳和长春之间,中长、平齐、四梅铁路在此交汇,是东西南北满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国民党军队北犯长春的必经之路。由于四平是“关东门户,九州通衢”的咽喉之地,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四平成为在战争年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解放四平,对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同国民党军队大规模作战,运转兵力和军需物资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拆除了国民党军沈阳至长春的重要跳板,使其陷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四战四平作战以国民党最后失败,我军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对于我军当时创造和控制东北战场的局势,消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锻炼我人民军队以及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最后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战四平”,即:四平解放战。1946年3月13日,苏联红军撤离四平。1946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初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命令收复四平,向盘踞在四平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打响了解放四平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首先攻占了四平西郊机场。3月16日晚接敌围城。战斗于17日凌晨2点打响,中午结束。一战四平使具有战略意义的四平街被东北民主联军所控制,从而为后来阻止国民党正规军长驱北进做了充分的准备,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独占东北的企图,从客观上配合了中共方面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的谈判斗争。

      “二战四平”,即:四平保卫战(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四平保卫战是国共两党进入东北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的阵地攻坚战。它发生在国共两党交锋初期,谈判与战争并存,战和未定之际,是一次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作战。这次作战拖住了国民党军队长驱北进的脚步,为中共开创北满根据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取得歼敌1.6万的战果后,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守城部队于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至此,历时一个月轰动中外的四平保卫战结束。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从1947年6月11日战斗打响至6月30日结束。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向国民党守军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为以后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战四平”,即:四平收复战。从1948年3月4日开始外围战斗,3月12日开始总攻,3月13日结束,四平解放。四平的收复为冬季攻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四平解放战和保卫战中,中共辽源县委和双山县委、县民主政府组织两县人民参加和支援了四战四平战役。他们一是以“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作为自己的行动口号,动员一切力量积极支前,在有限的时间内筹集军粮,在规定的时限内赶制军服、军鞋以及生活日用品和军用物资,保障军需;二是号召青年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爱国保家、参军参战,组织发动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参军活动。仅在四平保卫战中,由于群众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报名参军,两县报名的青壮年达1700余名,最后经部队检查择优收留1000名,余下的700人,有192人被扩充到了区中队,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后转入正规部队。入伍的战士们在四战四平战役中与敌人浴血奋战,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负伤致残。有档案记载牺牲的双辽籍烈士有:王金生、杨玉山、张财、杨国清、刘庆、白文俊、辛殿文、张德福、王成有、杨青春、麻永财等;三是积极主动地组织支前担架队,为东北民主联军运送物资,在“四战四平”战役中,两县县委积极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等工作,数以千计的民工冒着敌人的炮火直接上前线,刘良、刘景和、杨焕珍、杨树怀、杜万春等双辽支前担架队队员在四平支前时壮烈牺牲。他们用大车向前线赶运物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帮助部队修筑工事,运送弹药、粮草和食品,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士气;四是努力把双辽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在全力支援前线作战的同时,在辽北医院组织调动所有精干医生和护士成立临时救护医院,抢救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战斗激烈的时候,一天之内退出战场到双辽疗伤的战士就有1600多人,医院病床不够,县委、县政府就动员群众腾出自己家的房子作为临时病房,他们拿出最好的被褥给负伤的战士们用,给予最好的粮食和蔬菜给战士们吃,县委、区委有时还组织慰问团慰问负伤的战士们,给他们送去猪肉、水果,还表演节目。

      在“四战四平”两年的时间内,全县参军总人数2896人,出担架23444付;民工38993名,大车3956台;长途大车1122台,短途大车1161台,随车人员1200971人次,马草2704693斤。

      “四战四平”战役的胜利,使东北人民解放军控制了长大线、占领了东北战略要地,为后来组织大规模防御国民党军之北犯作战,奠定了基础。双辽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通过多种行之有效地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四战四平”战役,确实将双辽建成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东北的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双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双辽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吉林省响铃公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备20004202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